什么叫中伏 中伏是什么意思(中伏主要调理什么)

大家都知道夏季有三伏天,三伏天是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的,中伏也就是三伏中的二伏,一般是十天。这时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关于什么叫中伏中伏是什么意思的相关内容。

什么叫中伏 中伏是什么意思(中伏主要调理什么)

什么叫中伏

中伏,是三伏的第二伏,也称二伏。伏天的说法据说历史相当久远,起源于春秋时期的秦国,《史记·秦纪六》中云:“秦德公二年(公元前676年)初伏。”

唐皎然《五言奉和陆使君长源水堂纳凉》:“六月正中伏,水轩气常凄。”

宋惠洪《夏日陪杨邦基烹茶分韵得嘉字》:“炎炎三伏过中伏,秋光先到幽人家。”

宋曾巩《苦热》诗:“忆初中伏时,怫郁炎气升。”参见“三伏”。

中伏是什么意思

中伏又称二伏:通常指的是夏至后第四个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前一天。夏至后第四个庚日定为中伏开始的第一天。

­ 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如果是夏至后第五个庚日,则中伏为10天;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如果是夏至后第六个庚日,那么中伏就为20天,今年是2018年,中伏为20天。

­ 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尤其是到了三伏这些天,太阳日晒足,热量比较集中,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所以说夏季就是有些闷热的,大家还是要注意防晒防暑为好。

中伏时间是怎么算出来的

每年入伏的时间并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尽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比较麻烦。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

中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如果第五个庚日在立秋之前,那么中伏就需20天,俗称两个中伏;若在立秋之后,中伏就是10天。

以上就是关于什么叫中伏,中伏是什么意思的相关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大家可以对三伏天多做相关的了解。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427755253@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xsxzg.com/21533.html